棉紗棉花消費和進口棉紗需求都處于一個“換擋期”
中國棉紗進口量激增起因主要是因為內外價差,今年中國進口紗線第一來源國變成越南,進口紗低支比例上升,預測今年全年的進口量在185萬噸左右(備注:四季度調整為193萬噸)。目前紡織產業正處于非常關鍵的時期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“換擋期”。“換擋期”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理解:一,紡織業本身就處在一個產業結構調整的周期;二,紡織業里的任何一個版塊,包括棉花消費,進口棉紗需求,都處于一個“換擋期”。在此期間,有何變化?
2012年中國棉紗的進口量出現突飛猛進的增長,包括之后的兩到三年之內,增長都是爆發性的。曾經浙江蘭溪的進口棉紗使用量就極具代表性。整個蘭溪,一年50多萬噸的紗線用量中,進口紗的使用量已經超過一半。2015年國內純棉紗類進口量是234.5萬噸,中國使用紗線總量在785.5萬噸左右,進口比例占到了29.85%。
實際上,中國棉紗進口比例大的背后有諸多原因,個人認為并非因為中國棉紗產量低而自給不足,現在中國棉紗自產量在600萬噸左右,2012年之后的進口量激增,主要是因為內外價差。過山車行情之后,國內棉花的價格從高位下來之后,在這段時間內,出臺了一些調控政策,業內認為這個時期的棉花市場是“政策市”,把棉花穩定在世界高位,內外價差凸顯。
大家以前都認為進口紗集中在低支范圍,最早的時候,國內進口紗的主要來源確實是低支的,主要來源地是巴基斯坦,進口的比例也是最大的。主要是因為中巴之間有著友好的關系,另外巴基斯坦的進口關稅也是最低的,只有3.5個點。按照2012年的比例來看,來自于巴基斯坦的比例達到了36%,其他的國家相對來說較小,比如印度只有20%,其次居于第三位的是越南。
2016年1月—7月期間進口紗市場有一個很大的變化,就是印度的棉花和紗線一直很難進到中國市場,原因是雙向的:第一、價格太高,中國買不起,也不愿意買,因為國內有更低的價格出現。第二、印度賣家覺得中國的市場價格太低,印度國內的實際賣價可以比中國更高,甚至他們在開拓中國之外的一些市場。
今年中國進口紗線的最大來源國變成了越南。原因有很多:第一,中國在越南投資建廠的企業基本80%以上的產量是銷往中國的,這支撐了一定的量。第二,中國和越南之間產品的交期比較短。第三,今年的量增加了很多,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越南使用的棉花主要是美棉和非洲棉,整個越南用棉的成本比印度低,所以它的價格在中國市場還有一定競爭力。
三季度來看,進口紗的價格出現了倒掛,就是國外的價格實際比國內價格更高,進口需求逐步減弱,預期影響的是四季度進口量。從7~8月海關數據來看,進口的量還是不少。據了解,一些下游企業前幾個月都沒有進口,但6月下旬后一波推漲行情又有企業參與進來了,所以7到8月這兩個月進口紗的量出現了一些增長,后期預期放緩。
棉紗棉花消費和進口棉紗需求都處于一個“換擋期” 本文被閱讀 1281 次
上一條:棉花尚不具備大漲條件? | 下一條:染費又要漲了 多省市下“封殺令” |